公司党委宣传部推出“两航一创”优秀教师代表及团队代表系列报道,旨在发挥优秀教师及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校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对科研,他满腔热忱,立志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对教学,他辛勤耕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俊。他就是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机械工程学科召集人、机械与汽车专业群负责人、硕士点建设负责人、广西特种工程装备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忠教授。
攻坚克难,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刘忠教授不大的办公室内,摆满了各类科研书籍和资料。从事工程机械设计研发20余年,工作、深造辗转全国好几个省份,唯独这些资料,他一直带在身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校企合作科研课题20余项,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优秀奖,广西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能有如此高效且多产的成绩,刘忠归结于自己对科研工作的满腔热忱。
2018年,刘忠及其团队接受国家电网科研部门的委托,连续参与负责“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川藏铁路供电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机械化施工特种装备研究。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阿里联网工程,平均海拔4500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高海拔、高寒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穿越冻土区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面临冬季冻胀和夏季融沉两大难题。刘忠团队必须着力解决高原复杂山地微型桩施工钻机钻凿开挖、铁塔抱杆协同起吊装配等工程技术难题,将输电网基站稳稳的建设在冻土区,将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在极端环境中作业,要求高,责任大。“没有条件我们也要创造条件上。”这是在项目攻坚克难期间刘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从日喀则市到阿里地区,输电线路长度1689公里,刘忠沿线考察了全部地段,3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翻越海拔53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等多座高山,克服西藏高原自然条件的困难,进行实地调研与技术指导。
在施工过程中,刘忠联合相关领域的骨干企业和技术专家,针对高原地区地形特征及重载运输困难等难点,研制了轻便型模块化基础施工钻机及其钻具,并成功应用,解决了输电线路基础孔钻凿开挖的施工需求,根据输电工程施工一线和实际工况,突破了技术瓶颈,开发了安全高效先进的基础施工装备,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2020年年底,“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全面投入运行。得知这一消息,刘忠兴奋不已,他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项目的顺利运行离不开每一个在一线工作的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的着力点和目标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国家的需求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共同见证这一伟大壮举!”
创新改革,愿做一位莘莘学子的“点灯人”
集团是成就人才的地方。刘忠以身作则,坚持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引导员工,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对待员工,以宽厚的爱心关爱员工,言传身教,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近6年来,刘忠主讲5门专业课程,主编著《液压与气压传动》《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等教材5部、主持完成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先后获“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在广西科协、广西东盟经开区指导支持下由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广西机械工程学会、广西徐沃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将产学研成果应用于广西及国家重大工程,为广老员工就业提供“便利通道”。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新时代航天人,这是我作为党员教师的一生职责。”刘忠也经常用载人航天精神去鼓励、激励同学们,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和党的需要紧紧相连,同学们从刘忠教授课堂里提到的芯片断供中感悟到吾辈当自强,亦能从刘教授课堂里提到的俄乌之战中领悟到和平安定的环境是吾辈之幸,更能从刘教授课堂里提到的特种装备研制中领略到大国公器,为国为民。
在教学工作中,他不断完善授课体系,潜心钻研授课艺术。尽管已从事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他仍在每次上课之前查阅有关资料,不断修改教案,开发了专业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做”一体化和“做中学”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方案,将实践教学环节分解为‘基础认知-工程训练-综合应用-探索创新’四个阶段,做到工程实践训练大学四年不断线,使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从量变到质变。同时他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的工作理念,将自己在科研项目中所遇到的工程问题与授课内容进行巧妙融合,让同学们的知识不再受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员工的工程实践和双创能力,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受益员工2000余人,获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自治区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员工就业率90%以上,部分员工考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研究生。
梯队建设,愿做团队攻关建设的“登云梯”
在中联重科、广东科达等多家企业任职的经历,让刘忠对科研团队的培养、科研成果的转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在刘忠看来,科研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更应该与有志者同行。在他的团队里,有资深的专家教授,也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鼓励团队的年轻人要敢于啃“硬骨头”,要有自己的科研追求,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科学问题,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不要急功近利,“敢闯才会赢,有为才有位”,他说,有句话叫做“大树底下好乘凉”,他愿意做那棵可以乘凉的“大树”,帮助团队的年轻人解决各类问题。
刘忠充分发挥自己老专家“传帮带”的作用,采取自学提高、技能培养等多种措施,重点培养和使用青年科研骨干,加强科技队伍后备梯队建设,防止人才断层;加强实用技能培训,重视一专多能、兼具科研和生产的复合型专家的培养。刘忠与青年教师开展一帮一活动,通过一起备课和跟踪听课,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手把手指导新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撰写科研申报书,指导的教师王寒迎、霍佳波、何艳飞均获得广西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项目立项,几名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青年教师熊中刚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并获得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吕勇已成为学院智能制造科研团队负责人。团队合作开发的液压凿岩设备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实践,整个团队的科研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来源: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公司党委宣传部
文字:李雨思|审核:唐韬|编辑:魏思雨